“边际有改善,前路仍漫长”。百威亚太发布2025年半年报后,海通国际分析师给出的点评。
根据百威亚太发布的2025年半年报显示,在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啤酒销量43.63亿公升,同比下滑6.1%;实现收入31.36亿美元,同比下滑5.6%;实现净利润4.09亿美元,同比下降24.4%。
对于公司上半年业绩表现,百威亚太首席执行官及联席主席程衍俊表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的业务因区域布局及即饮渠道持续疲弱而受到影响。在韩国,尽管行业表现疲弱,但在各渠道持续超越行业水平。印度的增长动力持续加快,百威品牌的增长亦领先行业。”
中国市场下滑颓势未改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市场是百威亚太的主要市场。近年来,在国产啤酒高端化高歌猛进时,百威亚太遇到了较大的挑战。
《快消视界》(ID:kuaixiaoshijie)统计显示,从2020年至今,百威亚太中国地区的销售量、收入和净利润出现了较大的起伏变化。其中,2020年-2022年,受疫情影响,百威亚太中国市场在2020年和2022年销量和收入双降,2021年2-4月份中国市场出现亏损。
2023年第四季度销量下滑,但全年收入是增长的。2024年,百威亚太整体下滑的颓势未改。中国市场,百威亚太的销量下降11.8%,收入下降13%,市场份额减少了149个基点。第四季度,中国市场销量下降18.9%,收入下降20.1%。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百威亚太2024年年报的发布,公司也同步“换帅”,在百威干了7年的CEO及联席主席的杨克卸任,程衍俊接棒。
百威亚太2025年半年报也是程衍俊履新来的首份财报发布,在总销量、营收、净利润全部下降的同时,中国市场依然未好转。
今年上半年,百威亚太中国市场销量减少8.2%,收入及每百升收入分别减少9.5%及1.4%。
对于百威亚太今年上半年业绩表现,中国酒文化品牌研究院智库专家蔡学飞对《快消视界》(ID:kuaixiaoshijie)表示:“百威亚太在中国市场业绩持续下滑的主要原因除了行业整体需求疲软叠加本土品牌(如华润、青岛)竞争加剧,还包括过度依赖疲软的夜场和餐饮即饮渠道,非现饮渠道拓展不足等因素有关。”
在蔡学飞看来,受限于市场与存量挤压竞争,百威啤酒高端化战略受挫,次高端产品布局较晚,贡献率不高,还有就是过度依赖沿海省份,消费疲软影响更显著,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同时,新CEO上任后组织架构与渠道策略尚处磨合期等共同导致的。
在海通国际分析师看来,百威亚太复苏节奏缓于预期,中国市场仍处深度调整期,叠加韩国市场提价接受度不及预期,短期业绩将持续承压于改革阵痛与外部冲击
二季度降幅收窄仍“压力山大”
虽然百威亚太整体业绩保持了下降的态势,但对比二季度,其在中国市场的降幅有所收窄。
根据百威亚太半年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百威亚太收入同比下降7.5%,第二季度收入同比下降3.9%,显示出改善迹象。
对于业绩改善的原因,百威亚太在半年报中描述主要是非即饮渠道带动高端化发展
报告期内,非即饮渠道带来的销量和收入贡献均取得增长。由于旗舰品牌的带动,非即饮渠道内高端及超高端产品组合的销量和收入占比已超越中餐厅渠道的对应占比。
另外,百威亚太在今年二季度加强了对百威啤酒、哈尔滨啤酒两大核心品牌的营销投入。其中,百威在夏季高峰期开展国际足联俱乐部(FIFAClub)世界杯宣传活动,在各个渠道均推出不同活动。哈尔滨啤酒开展“哈啤新一代”转型计划,专注于“体育+嘻哈”,打破传统营销界限,吸引Z世代的法定饮酒年龄消费者。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百威亚太第二季度收入下降有所收窄,但公司依然面临较大的压力。
在公司半年报业绩说明会上,去库存依然是一个重要话题。“去年(2024年第二季度),公司增加了库存以应对旺季需求,但由于行业表现不及预期,库存积压。”
据《快消视界》(ID:kuaixiaoshijie)了解,在百威亚太忙着去库存的同时,国内啤酒龙头企业华润啤酒却在今年上半年做出来向市场“压货”的行为,其举措就是为了应对今年的“高热天气”。
据知情人士透露,华润啤酒在今年4月份就开始增加渠道的存货,以应对高温天气带来的销售大卖,目前来看,全国的高温天气让华润啤酒抓住了旺季销售机遇。
而百威亚太还在为去库存忙碌,显然渠道问题仍为解决。“根据7月份的数据来看,预计库存积压的影响将持续到下半年。”百威亚太如此表示。
而在浦银国际证券分析师看来,百威亚太中国业务第二季度业绩边际有所改善,包括销量同比下滑幅度收窄、平均销售单价恢复正增长、EBITDA利润率同比扩张等。”
事实上,百威亚太虽然二季度中国市场销量下滑有所收窄,但前景依然不容乐观。
对于未来发展方向,百威亚太表示:“将继续把重点放在我们能够控制的领域上,继续加大对百威和哈尔滨等超级品牌的投入,并专注于扩大家庭渠道和提高贸易执行效率。”
浦银国际证券分析师认为,进入第三季度,无论是行业大环境(比如禁酒令)还是公司自身所面临的挑战(比如去库存)都可能令公司旺季收入承压。因此,我们认为公司第三季度的业绩仍将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在交银国际证券分析师看来,下半年,百威亚太将继续强调中国市场非即饮渠道的拓展,预期随着基数的走低,中国市场有望在下半年看到边际修复。
“存量市场环境下,竞争的关键是对于销售资源的占有和利用效率比拼。”蔡学飞认为,“面对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等品牌的强势竞争,百威亚太需进一步强化核心品牌优势,通过百威、科罗娜等高端产品结合体育/IP营销维持品牌溢价和曝光度,并且借助电商直播等新渠道提升非即饮渠道占比,通过O2O合作与便利店渗透弥补夜场疲软,打造即时零售新模式,最后就是面对消费者个性化的消费需求,积极进行差异化产品创新,满足细分需求,提升整体产业链效率,从而维持期在中国高端啤酒市场地位。”
“百威亚太若能突破渠道转型、费用管控瓶颈,有望扭转中国市场份额颓势,为中长期复苏奠定基础。考虑到近期港股情绪回暖,将2025年估值倍数由19XPE上调20xPE,目标价7.9港元,维持‘中性’评级。”海通国际分析师在研究报告中如此表示。
据《快消视界》(ID:kuaixiaoshijie)了解,百威亚太公司2019年9月30日登陆香港资本市场,公司股价当时发行价为27港元/股,公司股价在10月8日走出28.568港元/股之后,股价一路下跌,于2025年1月13日走出了6.487港元/股的历史低价,截至发稿日,百威亚太公司股价为8.09港元/股,公司市值1071亿港元,与股价最高点相比,公司市值蒸发了2493亿港元。
诚信双盈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